当今社会,是不是颠倒了。
一边是年轻人找不到工作,一边是鼓励银发经济。
你有没有想过,银发经济兴起的逻辑是什么?
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,老人重新到职场,什么都轻车熟路,经验比文凭重要。这一点,恰好是当今大学生缺乏的。
做父母的,真不要一直盯着文凭看了,告诉你的儿女,成为“低龄老员工”,出门在外才没有那么难。
图片
01
我的一个朋友,在县城工业园的某工厂,负责招聘。
他常常问来找工作的大学生:“你会做什么?”
大学生的回答,通常是:“我当过学生会干部,我数学竞赛二等奖,我主持过某次班级活动......”
朋友就摇头:“你说的这些,和我们工厂,没有什么关系。”
大学生就疑惑了:“工厂不是要招本科生吗?我就是本科毕业啊。专业也符合。”
大学生们不知道,本科、专业,这是基本条件,还有一些附加条件,是没有明着写上去的。
有一次,朋友遇到一个大学生,自我介绍的时候,说:“我有两年做PPT的经验,在暑假里,还去某单位实践过。”
这个大学生,立马被录用了。被安排到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,PPT的制作,隔三差五都有。
说到这,很多父母应该明白了——大部分的单位,找是能干的人,而不是有文凭,理论一套套的人。
单位不是缺乏指挥官,也不是培训机构,只想找一个人,好好干活,顺溜地干。
稻盛和夫说过:“答案永远在现场。”
很多大学生,他们只是在学校,寒窗苦读。而很少到工作现场。因此他们永远找不到“为什么找不到工作”的答案。
就算是研究生,你不去一线体验,那么你怎么可以指挥他人。你对一线不熟悉,那么你的指挥,是没有什么效果的。
出生以来,都不去田间地头,却要做一个农场的管理者,可行吗?
这年头,有文凭,却没有一技之长的人,多了。很多人连自己专业的内容,都没有学会。
只有去过很多现场的人,才可能理论联系实际。成为真正的工作者,就算他们的文凭不高,专业内容学的不够深奥。
图片
02
自媒体人“咩霸”说过一件事。
公司新来一个员工,上班第一天,就如老员工一样。原来,他在某站,有两年的游戏片段剪辑经验。对新媒体行业,游刃有余。
员工还有自己的号,积累了几万粉丝。这足矣说明,他在行业,是有一定成绩的。他早已尝试了错误,也品尝了甜头。
别看一些小伙子,小姑娘,才二十来岁,他们在某些领域,已经是“老员工”了。
在大学毕业之前,他们就选择了一个赛道,然后使劲摸索,自我培训。
在摸索的过程中,就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。
到了找工作的时候,他可以大大方方地说,自己在某个行业,有多少年从业经验。这不就是很多单位需要的吗?
我见过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,还是专科生。但是他有无人机操作六年的经验。
他的父亲是一个无人机爱好者,他也跟着父亲,熟能生巧。并且利用假期的培训,取得了相关的资格证。
单位就需要一个人,可以在工厂做管理,也能抽空航拍,做广告。这大学生,当仁不让。
稻盛和夫说过:“利他之心,是最高级的商业智慧。”
父母和儿女都要想一下,自己有什么地方,有利于单位,有利于对应的岗位。而不是想着,自己如何得到单位给的高工资,享受朝九晚五,周末休息的福利。
任何一个单位找员工,是想要员工给单位利益,不是做慈善,照顾员工。
从社会关系来说,单位和员工,是互惠互利的。你对单位没有利益输出,单位也会抛弃你。反之,单位会青睐你。
图片
03
“老员工”,不是因为到社会上混,才可以成为的。低龄的大学生,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。
上大学了,根据自己的专业,再看看未来要从事的行业,细分成了多少领域。选择一个领域去干,积累经验。
比方说,汽车制造专业,有维修、设计、工厂管理等领域,设计,分外观设计,内燃机设计,电动机设计等。你若对美术有兴趣,深度研究外观设计,那么你在找工作的时候,就一下子胜出了。
在成长期间,看自己有什么爱好。把爱好提升一下,也可以变成工作手段。
比方说,喜欢写作的人,大学是电工专业。但是他在找工作的时候,“会文案”也是两点。
如果真的不知道选择什么,那就多去暑假工,并且每次暑假工,都在差不多的行业。这就可以让自己,在大学毕业之前,起码有两年的经验。
千万不要等真的要进社会了,才茫茫然去找工作,碰运气。
图片
04
父母总是说:“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。”
几岁的孩子,被送到辅导班,艺术课。其实还有比这更重要的,那就是大学期间,设定更有效的“工作线”。
儿女读书,拿文凭,各种资格证,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。
如果不尽早拥有就业的能力,那么之前跑再快,还是滞后了。
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情况下,单位青睐的,一定是“老员工”。他们不要谁来带路,也不会试错,什么都熟门熟路。
文凭固然重要,更重要是文凭的含金量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